黄峭家族:家教家风
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静,号青岗,后裔尊称为峭公或峭山公,锡公的长子,远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四月十五日戍时。自幼沉宏,有智略,官至工部侍郎。后来弃官归隐,返回故里并创办和平书院,教谕后人矢志求学。
峭山公,他娶了三个妻子,分别是上官氏、吴氏、郑氏,每位妻子各生七子,共有二十一子。上官氏生的儿子是:和、梅、荀、盖、楚、龟、洋,吴氏生的儿子是:政、化、瞿、卢、福、林、塘,郑氏生的儿子是:发、潭、井、城、延、永、层。峭山公有一百个孙子,十三个孙女,三百三十四个曾孙,一百一十六个曾孙女,可谓人丁兴旺,家族繁荣。
峭公家教家风
黄峭认为, “人无理为害,事无理则败,家无理不宁,国无理必乱。”(圈论第四十);“国强者,重国策;家昌者,重家计;人荣者,重姓名”(《峭山传书》),因此,当他遣散众子到各地成家立业时,叮嘱众子寻到胜地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立纲常”(《遣子诗》)。其家教家风主要内容有:8个词,共16字。
一是:积德 “积德为己,造福与人”(《峭山传书》),多做善事,造福与人,就是为自己积德。“衣食靠父母,教之好德行”(圈论第一五四)。
二是:忠孝 “立志为存忠孝节,终身只望子孙贤”(《训子诗》);“朝暮莫忘亲命语,春秋须荐祖蒸尝”(《遣子诗》);“大不教,大不孝,不孝之者,长辈之过”(圈论第一五五);“汝辈须当孝敬先”(《训子诗》)
三是:亲敬 兄弟之间要做到“频来而不拒,久间而不疏”(《峭公行录》);“老养子、子敬老。子子孙孙,同圆无端,相依续命”(圈论第一二二);“长先幼后尊卑序,兄友弟恭爱敬知”(《训子诗》)
四是:信义 为人要诚信,做到“肩挑贸易财须让,童叟相交理莫欺”“钱粮照数先投割,租税依期早纳官”,特别是医生,更要讲信义,“为医者,若五诊不及,或轻浮无识、或贻误初始,久疾杀命,当留罪千秋!”(圈论第二一四)。要“义”字当头,当国家有难时,黄峭自己“出积贮,兴义师”“义当正国”(《峭公行录》),用行动来诠释“义”的重要性,此外,还要“亲朋有难相扶助,邻居无钱莫却情”(《训子诗》)。
五是:诵读 黄峭不仅创“和平书院”训后代诵读诗书,还谆谆告诫学子们要勤奋苦读。“案上书添碧色”“未忍抛书欹枕”(《四景诗》);“买臣宁戚如何达,挂角负薪尚读书” “粮田遗世虽长享,诗礼传家得美名”(《训子诗》)
六是:勤俭 “七戒我儿莫好奢,闲居勤俭度年华”“持家处己须当俭”“终朝火烛叮咛慎,至晚门庭仔细看”“如今仔细寻思看,检点勤劳度一生”(《训子诗》)
七是:廉洁 “为人切莫讨便宜”“淡泊闲穹无怨恨,贪婪瞒昧失忠肝”“奸枭处世名声丑,清白传家姓字香”(《训子诗》)。黄峭“受命赐金数担,重建毁损之乡。归后,边修乡园以安民;边修学堂以育才;边建寺庙以敬诸神;边研姓名以济世人”(《峭山传书》)黄峭为官受赐的数担金都用于家乡建设了,没贪一分一毫,用行动彰示了廉洁。
八是:智勇 “量力而进,何如量德而退。”“戒诸子养晦韬光,毋昧时而躁进”(《峭公行录》)及遣子行动;“刚柔相济须通变,强弱兼施要达权”(《训子诗》)“因循萎靡将何用,发奋无忘猛著鞭”(《训子诗》)
峭公《四景诗》
《春》
花落断桥流水,
莺啼深院轻烟。
雨歇桃源浪暖,
澄潭未许龙眠。
《夏》
赤日远衔葵影,
薰风浓滞荷香。
案上书添碧色,
芭蕉绿映南窗。
《秋》
阶下黄葩晓露,
庭前丹桂秋风。
未忍抛书歆枕,
冰轮驭正升东。
《冬》
烟淡淡迷古树,
月明明浸梅花。
昨夜阶前积雪,
余晖白映窗纱。
避乱遣子 教子有方
峭公归隐数十年间,目睹社会变乱,政局动荡,换了五代十一君,亡国而被弑杀的国君八人。时间长的不过十多年,短的不过三、四年。政局如此动荡,决心遣散诸子以避不测之祸。后周广顺元年(951),是年郭威篡后汉为后周太祖。峭公年已八旬,宴会姻族,对众儿子说:世人拜神祈求“多福、多寿、多男”,但是尧说:“多寿则多忧,多男则多惧。”你们二十一人,难道我不愿意都留在身边,以终余年,只是忧虑多男多惧,我怎能指望大家株守家乡呢?应该走出去自谋发展。我过去在戎伍,走遍半个天下,回想闽、粤、赣、江、浙等地,山环水秀,饶沃的田地到处都有,但都已荒芜,只要开发,便成乐土。
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初二,他将将黄家自春申君以后数千年所积累的祖产——铜钱80万贯,金银800余称,一并均分为21份,合令三妻位下共21房子孙,各领祖传家产一份,随即离开家乡,另立基业,各自自谋发展。当时三位夫人啼泣请求,峭山公便对原来的决定稍作改动,重新宣布:除官、吴、郑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长子一房奉养老母以尽温情之义以外,其余18房子孙,不许恋此一方故土,须各自信步天下,择木而栖,相地而居。接着,峭山公卜占离家吉日,并于这一天将新修的《黄氏家谱》21套,分授21子,各领一套,嘱令他们随身携带,妥善珍藏,不忘所出。
三七男儿总炽昌 黄氏认亲歌
《遣子诗》
《外八句》(上马诗)
骏马匆匆出异乡,
任从胜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
日久他乡即故乡。
早晚莫忘亲命语,
晨昏须荐祖宗香。
愿言苍天垂庇佑,
三七男儿总炽昌。
《内八句》(下马诗)
十朗峭老是三妻,
官吴郑娘七子齐。
兴家离祖地,
归来报命省亲闱。
吾思日久难相会,
宗叶分枝为汝题。
若有富贵与贫贱,
相逢须念共根蒂。
据峭公第十六子黄潭《峭公行录》记载,唐末五代动乱,峭公为避乱而遣散诸子,送别时而作此诗。据诗中思想内容分析,可归纳为三层意思:首先肯定儿子年富力强,有所作为,诸子居安要思危,立志四方;继而教育儿孙要树立纲常道德,弘扬家传孝道;最后训戒儿孙不要迷信天命,要自强不息,人定胜天。
以“骏马”比喻年富力强、有所作为的诸子,犹如千里马各奔前程,立志四方。“任寻胜地”,诗本意要让诸子任意选择社会环境安定、地理条件好、足以避乱和开拓的地方。
峭公三位夫人
夫人上官氏,字妙秀,生於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十月二十八日子时,卒於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末四月二十三日未时,享寿七十六,葬黎舍觉辉寺后天池塘,立有碑。生子七:和、梅、荀、盖、楚、龟、洋。
吴氏夫人字妙香,生於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戍七月初六日酉时,卒於后周世宗显德元年甲寅三月三十日子时,享寿七十八,葬大鼠纲立有碑。生子七:政、化、衢、卢、福、林、塘。
郑氏夫人字妙季,生於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七月初五日丑时,卒於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十月初二日卯时,享寿八十三,葬官济庵牛栏窠,立有碑。生子七:发、城、延、允、井、层。
官、吴、郑三太君,各吟一首七言绝句,以便日后子孙辨别。
官妈诗曰:
才郎峭老有三妻,
官吴郑氏七子齐。
创业兴家离祖地,
归来报命省亲仪。
吴妈诗曰:
吾年八九难相会,
奕世分支为汝题。
倘有富贵与贫贱,
相逢须念共根蒂。
郑妈诗曰:
祷告苍天祐各乡,
官吴郑氏三七郎。
奉奏分命吾儿去,
投辙绵绵奕世昌。
祖妈诗:
朝老原来娶三妻,
官吴郑妣廿一儿;
兴家创业各离去,
回猷报命省亲仪;
吾年八十难期会,
叶茂九州同根枝;
不论贫富与贵贱,
相逢不忘初分时。
廿一子分房歌:
和梅荀盖楚龟洋,
政化衢卢福林塘;
发潭城延允井层,
官吴郑氏永流芳。
峭公当日官何职?
唐宋相连内阁郎。
代代嗣孙当谨记,
枝枝繁衍绍书香。
21子排序
以妻房大小兄弟二十一人排行顺序是:
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衢卢福林塘。
发潭城延允井层,官吴郑氏永流芳。
以峭山出生及其子出生年月日时来看,公二十一岁生和公,六十岁生层公。按出生年、月、日、时,二十一次次第名录是:
和梅荀发盖潭城,楚政化龟衢洋延。
卢福允林塘井层,排行第几则了然。
他的21个儿子
黄峭山他娶了三位才德兼优的夫人:第一夫人上官氏(亦作官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二夫人吴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三夫人郑氏。这三位夫人各生7子。这21个儿子,个个功名卓著,成就斐然,而且子孙兴旺,后嗣蕃昌。
父子兄弟作别时,峭山公曾规定,以21子所徙居之地的名称,代替 21子之名。峭山公二十一子迁徙分布线:
黄和,峭山长子,字维栋,名肇基。生於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辛亥正月十七日卯时,排行第一。官奉训大夫,居和平下城堡,后徙迁龙归为始祖,卒于天圣丁卯年十月初三日亥时,葬水口象形。夫人张氏生于乾礻右 年庚戍五月初十日已时,卒时间未考,葬南庄。生子一,震(大衍),继妣丁氏,生子四,文贵、文茂、文彬、文锦,广东阿婆,福建平和新修黄氏宗谱记载:再妣何氏、曹氏生子七;显达(恩贡生)志玄,宏基(刑部官),有恭、三友(县丞)、奇方、思明。
黄梅,峭山次子,字维相,生於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癸丑八月初二日寅时,排行第二。居泰宁县梅口,后迁江西,妣汪氏,生于唐乾宁三年丙辰六月二十日辰时,生子五:念六、念七、念八、念九、念十。河婆、平和宗谱记载:后娶周氏、蔡氏,生子四:文六郎(应恒)、文七郎(明范)、文八郎(诚初)、文九郎。(后裔多居福建泉州)。
黄荀,峭山三子,字维桥,生於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丙辰七月初三日丑时,排行第三,居泰宁县长兴上高堡上荀,宋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赐进士第三十七名,官至大司徒。妣李氏生於光化三年庚申四月二十四日子时,生子三,庚一、庚二、庚三,河婆谱载:又娶吴氏,生子四,允帮(千一郎,官知府)、仁卿(千二郎,左府职)、兆达(千三郎,府学)、至琮(千四郎)。
黄盖,峭山四子,字维林,名祺,又名金标。生於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壬戊六月二十七日亥时,排行第五,居邵武四十一都盖竹。后迁南丰府,又迁河南开封府祥府县,官江表虎臣挂印大将军,妣白氏,生卒未详,葬中村大屋背。继妣胡氏,葬白云庵印匣山。副妣熊氏与胡氏同葬。严氏,生于梁太祖乾化二年壬申正月二十八日子时,共生子九:立祖、建祖、承祖、受祖、益祖、宣祖(居中标)、仁祖、厚祖、德祖(居横坑),河婆谱记述:再妣张氏生子:凤林、祥林。
黄楚,峭山五子,字维松,生於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己已十一月初一日午时,排行第八,居建宁县楚溪上堡上黄坊,迁陈留县,又迁湖广沙府善花县。妣韩氏,生于开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生四子:丙一,名惟庆;丙二,名元标,官知县;丙三,名怀玉;丙四,名起顺。河婆谱记述:再娶方氏、李氏、郑氏,生子未祥。
黄龟,峭山六子,字维材,生於后梁太祖,末帝乾化三年(公元913年)癸酉九月十五日卯时,排行第十一,居将乐县上龟洋,妣郑氏,生于贞明二年丙子八月十九日辰时,生子二,长兰、庚一,河婆谱载:继妣邹氏、秦氏,生子三:崇芳、熙重、有俞。
黄洋,峭山七子,字维坊,生於后梁太祖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丙子七月十七日午时,排行第十三,居沙溪黄洋严前。妣刘氏,生于贞明五年己卯三月二十六日已时,共生子三,千一(昭)、千四(其盛)、千六(庭轩)。河婆谱载:继娶唐氏、倪氏、卓氏,生子:千二(与)、千三(敏)、千五(肇明)。
黄政,峭山八子,字维柱,名有恒,生于后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911年)辛未二月二十九日辰时,排行第九,居禾坪竹粟下,宋太平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赐进士第一百七十一名,官司空。妣张氏,生于贞明四年戊寅六月初一日亥时,卒於宋雍熙四年,与夫同葬大鼠岗枫树下,妣张氏,生子一:何泰,何泰生三子:宵、丰、和贵。河婆谱载:继娶邹氏、罗氏、余氏、范氏,共生廿子,系岳、尚训、名世、朝元、中鼎、建璋、玄修、作霖、应乔(武举)、思敬(河南御史)、云波、承宗、子陵(知县)、鹏化、匡福(湖广布政司)、植梧、献明、明藻、清元、孕先(恩贡)。
黄化,峭山九子,字维杭,生於后梁末帝乾化三年(公元913年)癸酉正月十一日午时,排行第十,居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官至广州刺史,卒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辛卯二月十六日未时,妣尤氏,生于贞明元年乙亥三月初三日丑时,生三子,万四郎(字迪,名潜盛、讳道),万五郎,名礻右华,万六郎(名逵,字孝杰),闽粤两省化公传派极盛。
黄衢,峭山十子,字维梓,生於后梁末帝贞明元年(公元915年)乙亥三月廿一日卯时,排行第十二,居泰宁县永兴上下衢,妣汪氏,生于贞明六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子时,生子七,长十一、次廿一、三卅一,四秉著,五师魁,六明熙,七朝凯。
黄卢,峭山十一子,官维枢,名伟绩,生於后梁末帝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已卯七月初九日子时,排行十五,居泰宁卢田安吉坊。妣上官氏,生于龙德二年壬午九月十九日酉时,继妣宁氏,生于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五月初六日卯时,生子六:宣卿(十七郎)、正卿(十八郎)、祥卿(十九郎)、廷卿(二十郎),道卿(名道),世卿(名世)。
黄福,峭山十二子,字维柯,生於后梁末帝龙德元年(公元921年)辛已八月十五午时,排行十六,居福州闽清县细村。妣万氏,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乙酉九月三十日寅时,生子七:庆五、次六、三七、圣道、如皋、文卿。
黄林,峭山十三子,字维枝,生於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癸末二月初二酉时,排行第十八,居泰宁县梅林堡高公桥,后迁朱口,妣朱氏,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八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三,成生、见生、广生。河婆谱记载:继妣曾氏、肖氏,生子三:广行、廷彩、应蛟。
黄塘,峭山十四子,字维祯,名旭升,生於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乙酉十月二十八日丑时,排行第十九。居建宁县开山堡石塘,官至灵武参军。夫人郑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子时,生五子,戊一、辛一、壬一、大一、小一,河婆谱记载:继妣谢氏、胡氏,生子三:万一(汝厚)、万二(定省)、万三(复福)。
黄发,峭山十五子,字维梁,号发祥,生於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庚申四月三十日申时,排行第四,居禾坪坎头,官湖南县尉,妣上官氏,生于天礻右 二年乙丑九月初二日亥时,夫妇合葬小鼠岗。生子二:恂、茂。河婆谱载:继妣何氏、朱氏,生子四:征吉(官任镇抚)、景观(武举)、用常、善藏。
黄潭,峭山十六子,字维权,生於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癸亥九月二十三日卯时,排行六。居将乐县黄潭乡潭头,后迁江西吉安府永水县。官兵部尚书,夫人韩氏,生于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庚午二月初二日子时,生四子:佑、倬、叔、俊。河婆谱载:继妣刘氏、张氏,生子四:雅宁、师训、如王、圣烈。
黄城,峭山十七子,字维桃,名巨川,号十七郎,生於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丁卯四月初一日己时,排行七,居新城石塘,江西赣州府瑞金县石城堡,后迁平溪,再迁黎川三都圩,官中书舍人,卒於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已卯月,葬三都,妣朱氏,生於后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911年)辛末正月初三卯时,生子五,长朝桂、次念祖、三绍祖、四兴祖、五敏祖。河婆谱载:继妣张氏、涂氏,共生六子:克祖、绍祖、朝桂、念祖、兴祖、敏祖(后裔有分居江西南丰、宁都县)。三位妣氏均葬三都圩金斗窠。
黄延,峭山十八子,字维根,生於后梁末帝贞明四年(公元918年)戊寅九月十一日戍时,排行十四,居延平津口。妣王氏,生於后唐庄宗元年(公元923年)癸末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生子四:玉汝、玉标、三鲲公、四蛟公,河婆谱载:继妣陈氏,生子四,青宵、东瑜、城荫、金祥。
黄允,峭山十九子,字维柏,生於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壬午十月二十七日戍时,排行十七,居建宁县允盛堡毛坊。妣龚氏,生於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辛卯九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三:长元凤(元四)、次汝定、三汝安。河婆谱载:继妣吴氏,生子五,元勋衮全、德辉、安雅、宾兴。
黄井,峭山二十子,讳国臣,字维杨,又字君宠,号子城。生於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戊子四月二十四日辰时,排行二十,居江西南丰龙井乡双井头(现今付坊乡)。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官朝烈大夫,太平兴国四年擢刑部尚书,钦赐铁简上赞云:“命世奇才,山头重望,忠贤烈日,威飞秋霸。”夫人李氏,生於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申时,生子五:大成、大全、大同、大忠、大用。河婆谱载:副妣载氏、朱氏、丁氏,生子八:历尧、万舜、贲毓、职权、成刚、奎聚、成廉、成恕。公妣墓葬南丰龙井乡双井头石门后弯(南丰董家店朱家坊石门后山峦上)。
黄层,峭山二十一子,字维杉,生於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庚寅十一月十八日酉时,排行二十一,居延平黄层口,妣魏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巳十一月十九日申时,生子二,裕功(十五郎)、裕万(十六郎)。河婆谱载:继妣陈氏、倪氏,生子七:士远、达智、达仁、达勇、祖吉、士珊、宪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