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两会劳权热词: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上,养老话题同样引发关注。而随之而来的,则是养老金制度的变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进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对此,多位代表委员聚焦养老话题,畅谈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2月26日,人社部部长张纪南介绍说,我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99亿,全国所有省份都实现了省级养老基金的统收统支。建立退休人员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惠及人数超过1.2亿。为近1.7亿城乡老年居民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1日以来,已有甘肃、山东、江苏、长沙、厦门、福州、淳安等10余地上调了城乡居民养老金。
事实上,养老金体系一直有三大支柱之说,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年金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保险。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第一支柱主要包括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基本健全,职工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平台,覆盖近十亿人。第二支柱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当前正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经覆盖5800多万人。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包括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等,当前还没有正式的制度出台,在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仍然是块短板。
中国社科院世界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孙永勇表示,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是基于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做出的重要决策。“首先,第一支柱养老金的定位是基本养老保障,其养老金实际替代料已经不高;第二支柱养老金覆盖面窄,而且差异很大。所以要亟须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在他看来,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去推动这项重大决策的落实。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此前说,近年来,我们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框架下系统谋划、整体设计第三层次制度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初步思路。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建议,提升第三支柱的民众参与度和覆盖面,实现全人口10%以上的覆盖,弥补第二支柱在覆盖面上的不足。同时,要探索建立养老金第三支柱专属账户体系,打通各支柱之间资金流动的渠道,特别是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账户之间应率先做好制度对接与互补。建议将保险系、信托系产品作为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初期的产品主体。